Tuesday, 6 May 2014

電影天才 Orson Welles



'...a citizen of the screen.'  - Jean Renoir on Orson Welles

他, 從來都是一個局外人。 他用很多前人從未試過的拍攝手法, 去拍攝自己的作品。 電影公司的人看不明白, 輕則魯莽增刪, 重則無情禁映。 他的電影, 很多都沒有一個完整的版本, 起碼, 沒有一個他心目中期望的版本。 但這位‘奇人’, 卻被後人公認為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導演之一, 更加被譽為‘The Ultimate Auteur'  他, 就是電影界的天才 '大國民' (Citizen Kane)導演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






Orson Welles在一九一五年出生, 家境尚算不裕。 可惜, 身為發明家的爸爸染上了酗酒的惡習, 令他的童年倍添壓力。 媽媽卻十分注重他的藝術修養, 所以, Orson很少已懂彈鋼琴, 表演魔術, 亦有參與話劇的演出。 年輕時的經歷, 使Orson培養了一種獨立和永不妥協的性格, 這種性格亦令他成為了電影公司制度的宿敵! 在他十六歲時, 父親離世, 他便隻身到了英國。 他遇到了一個劇團, 便向戲 班訛請自己有很多表演經驗。 不過班主十分賞識他, Orson便開始了他的演藝事業了。 後來, 他也嘗試劇本創作。  在三十年代返回美國後, 他參與了廣播劇的演出。 他的表現引起了RKO電影公司監製的注意, 便給予他一個機會去開拍第一部電影。 多番轉折下, Orson才鎖定開拍'大國民' (Citizen Kane, 1941)  雖然這只是Orson的第一部作品, 但在當時已經是極具爭議性。 第一, 很多人認為電影是影射傳媒大亨William Randolph Hearst, 甚至有傳言指一些人企圖用高價要求把'大國民'的毛片燒毀掉! 第二, 儘管有些評論人在當時已經懂得賞析這部驚世之作, 但是大多數的觀眾都看不明白這電影, 覺得'大國民'的劇情是混淆難懂。 第三, 如上所言,'大國民'在當時的票房, 一點也不理想。 或者因為這樣,Orson Welles以後的電影, 每一部都被電影公司摧殘得體無完膚。 他的第二部作品The Magnificient Ambersons (1942)  電影公司不能理解片中一些隱晦的意義, 除了胡亂刪剪以外,  竟然自行加插了一些片段進去, 意圖令觀眾容易明白一點! 在四十年代, 他被電影界邊 緣化, 一度要敗走歐洲。  Orson一直堅持自己的意念, 在四十年代後期到五十年代拍攝了多部風格獨特的黑色電影(Film Noir)  歷史最終給了他公平的審判: 他的電影受到法國新浪潮和美國導演的推祟,Sight And Sound Magazine更曾經選他為史上最偉大的導演! 也許, 他是辦公室政治的手下敗將, 不過, 他肯定是電影藝術的高材生。





Wellesian. 是一種很獨特的風格,  不過後世無數的人都會不斷去仿效。 他喜歡運用深度聚焦的攝影技巧(Deep focus) 這樣令遠處的景物和近處的景物都看得一樣的清楚, 觀眾也可以感受到那些被遺忘了的情感。 他的故事從來都不是順著時序的(non-linear narrative),  因為,  人性的故事有多少個是平鋪直敘的? 一個人的際遇, 又有多少個是只有單一版本的? 不過, Wellesian character, 才是最令人津津樂道。 Orson受到莎士比亞和希臘悲劇的啟發,  他作品裏的主角, 往往都有得天獨厚的能力。 但是, 因為他們有著嚴重的人格缺陷,  最終導致悲劇收場。 Orson Welles的拍攝手法和他的角色塑造,  令他拍出了寫實的作品,  為觀眾帶來無盡的共鳴。
結語
有人說, 天才從來都被其他人誤解。 尼采, 梵高, 以至Orson Welles, 都是很好的例子。 Orson Welles能有如此的地位, 是因為他相信自己的信念, 勇敢地去嘗試前人不敢使用的拍攝手法。 那怕當時的人對他的種種咒罵: 後世的人全都視他為萬中無一的天才。 要領略Orson Welles的才華, 又怎能不去 賞析他的電影?

By Ed Law
6/5/2014
以戲服人 – Film Analysis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