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17 August 2013

影武者




天皇, 也會有流淚的一刻...

在五六十年代, 黑澤明的風頭可謂一時無兩。可惜到了動蕩的七十年代, 曰本新浪潮電影崛起。新一代導演竟對黑澤明加以批判! 他們認為黑澤明的作品過於簡單和樂觀, 根本無法反映人性現實。 在當時,黑澤明亦覺自己的事業在走下坡。 絕望之際, 他一度企圖自殺! 幸好他最後亦能重新振作起來。 但他後期的作品, 都充滿悲觀主義色彩。 像‘羅生門’那種充滿希望的結局, 已不復再。 這次就談黑澤明著名的後期作品 ‘影武者’ Kagemusha, 1980)

影武者’的出現, 可謂電影界的一大奇蹟。首先,出現資金短缺的問題。最後在黑澤明兩位忠案實粉絲- 哥普拉(Francis Ford Coppola)和佐治魯卡斯(George Lucas)的幫助下, 才能說服二十世紀霍士公司(20th Century Fox)提供更多的資金。不但取景遇上了困難, 黑澤明和原本的主角勝新太郎發生了衝突, 導致勝新太郎退出。 到了最後階段, 才由仲代達矢接替其位。影武者’最後成為一齣如此耀目的影片, 可見黑澤明拍攝時有多大的决心!




故事是由歷史改编, 講述一個正趨向滅亡的幕府,企圖用一個謊言换取一個苟存的機會。 在德川家康一统天下前, 日本處於一個‘三國鼎立’的局面: 三個幕府 武田, 織田和德川相互爭鋒。 故事的焦點集中在‘輸家’武田幕府上。 幕府之首武田信玄(仲代達矢飾)因為害怕被人暗算, 所以請了些替身來假扮他, 以收掩人土耳目之效。 奇怪的是, 有一位强盗(下稻替身, 由仲代達矢分飾)竟與信玄的樣子長得一模一樣! 信玄接見了强盗, 兩人驚覺雖然他們地位各異, 但都是一樣做了很多壞事, 强盗對信玄又有了多一份認同。 後來信玄果然中伏, 命懸一線, 替身可真要臨危受命了! 在心理掙扎下, 替身企圖‘做好呢場戲’, 騙過了信玄的家人, 部下, 甚至敵軍。 可惜, 他就是騙不過信玄的愛駒, 因為牠對替身就是無Feel. 祕密終被識破, 織田德川大軍在長篠一戰(Battle of Nagashino)加以進攻, 武田幕府即見土崩瓦解。 已完全入戲的替身, 不忍看見如此慘況,便拿起長矛, 奔向死亡的懷抱...





'影武者'著名的原因, 是片中有一些電影史上最為凌厲的影像, 色彩調度接近令人目眩。







不過, 美麗的背後, 只見無盡的冷漠和諷刺。 黑澤明運用了如此像表現主義的景象, 似在挑戰觀眾:你敢相信這就是現實的1575年嗎?現實和夢幻, 也許只是一線之差。 在黑澤明的後期作品裏, 他偏向喜歡用中鏡和長鏡來拍攝影像, 所以‘影武者’裏有大量的中長鏡鏡頭。 客觀的效果, 就是攝出了浩大的聲勢, 成千上萬的騎兵除除移動。 但是人海茫茫, 每一個人的面目都變得模糊。 因為, 黑澤明正是不想我們接近這些渺小的蟻民, 他只讓我們從遠處冷眼旁觀, 氣氛自然變得冷漠。 這與他早前的作品是截然不同的。 例如在‘七俠四義’裏, 七位武士都各自代表武士的一種特質, 所以每位武士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物。 在‘影武者’裏, 一刹那千軍萬馬, 接下來便是屍横遍野。 另外, 黑澤明在‘影武者’裏故意忽略了一些重要的情節: 例如萬眾期待的長篠大戰, 就只有戰前和戰後的場面。 著名曰本導演小津安二郎 (Yasujirō Ozu) 也很喜歡使用這種稱為elliptic narrative的手法。黑澤明不願告訴我們事件的真相, 要我們在虚幻中找尋自己的答案。




不過真正迷失了的人, 應該就是那身不由己的替身。 在整個過程中, 替身的唯一目標是要踏入一個與自己截然不同的角色裏。 這個情況, 與二十世纪法國哲學家傅柯 Michel Foucault) 的學說有一種有趣的互動。傅柯受到尼采(Nietzsche)哲學的啓發, 認為人是沒有一個完整的個性(coherent self)的。 這其實與替身的遭遇不謀而合: 替身的責任, 就是要否定自己的身份, 把自己代入武田信玄這個角色裏面。 這與替身作為一個人, 要去尋找自己生存的意義, 更見背道而馳。 時光的飛逝, 只會導向個人最終的湮没。另外, 傅柯學說中的一個重要概念, 是知識型 (épistémè)。傅柯認為, 在不同的時代, 都會有一系列的知識被認為是正常(normal), 而其他的知識就會被邊緣化。 他把維繫整個知識型的維度(order)比喻作一個'已離去的神' (deus absconditus): 維度若隱若現地存在着, 繼續主宰整個時代。在'影武者'中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 就是替身跪拜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轉身離開。 但是替身看不見他的離去, 繼續長跪着。 武田就像神一樣, 维繫了整個幕府僅有的存在價值。 即使他死去後, 不知內情的部下和敵人還以為這位‘已離去的神’仍然健在, 所以遲遲不敢進攻。 替身拼盡氣力入戲, 彷彿就像是受到武田精神的感召一樣。到了片末, 替身彷彿變成了武田信玄, 向着敵軍拼命衝去。 可惜, 這已是他死亡之時。

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 - 終須歿。






by Ed Law

18/08/2013

以戲服人 Film Analysis - 9

References:
1. The Warrior’s Camera The Cinema of Akira Kurosawa Stephen Prince. P.271-282.
2. Ideology David Hawkes. Chapter 6 P.15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