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16 August 2014

驢子巴特薩 (Au Hasard Balthazar) (下)



上文講到, Balthazar是最為'Bressonian'的一個角色。 那我們怎樣從牠的故事, 去領略生存的大智慧呢? Balthazar是一隻驢子, 牠難以掌控自己的命運。 這令我想起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哲學裏'throwness'這一個概念。 很多時侯, 我們都是'being thrown into a situation', 那管是一些荒謬絕倫的情況! 正確的處 理態度, 就是不應立刻去怨天尤人, 而是去思考正面的解决辦法。 Balthazar的智慧, 在於牠不會對世事作出任何主觀和濫情的價值判斷, 只會在世上默默耕耘。 牠從不會追問為何人們要如此對待牠。 牠勇於面向世界, 亦能保持着平靜的心境, 最終達到心安理得的境界。片中有很多重要的場面, Balthazar都是在場的儘管牠往往都只是旁觀者, 沒有直接去參與。 Bresson其實是利用Balthazar的遭遇, 側面地反映人性的各種問題。 不錯, Balthazar的態度看似十分被動, 而牠與的Marie情況亦大有不同, 因為她有自由意志, 可以為自己的生命作出抉擇。 不過, 難道你認為Balthazar是故意把車子弄翻的嗎? 牠身上的貨物, 其實就是代表每個人一生要承受的負擔。 當牠抵受不住時, 也懂得採取主動 急促地逃逸! 這就是動物的'Fight or flight response', 仿如牠們的'自由意志'



Balthazar經歷了一生的苦難, 终於抵達安逸恬靜的境地。 片中最後一部份, 使觀眾一看難忘。 負了槍傷的Balthazar再度回到了草原, 一羣白羊正好經過此處。 場景儼如聖經故事裏的樂土一樣, 而且Balthazar的動作仿如一個三分律, 亦甚具宗教意味。 首先, 牠站立眺望羊羣和領隊的狗隻。 由於牠的毛是深色的, 這當然與白羊成為了強烈的對比。 Bresson運用了跳接的手法, 牧羊狗多次向着Balthazar吠叫, 但牠卻沒有作出任何反應。 因為, 牠已經準備好迎接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刻, 牠不會再害怕和逃避, 所以根本不用理會狗隻。 當雙方走近時, Balthazar已經蹲在草地上, 像在請示牠所篤信的造物主。 有幾隻白羊對Balthazar的出現深感好奇, 嘗試親近牠。 羊羣永遠都不會明白為什麼牠不害怕牧羊狗, 更加不會明白牠這一生中領悟到的智慧。 最後, 唯命是從的羊羣要離開了, 牠們向着遠方走去 時間的巨輪是不會因為這一件小事而停下來的。 這時, Balthazar已經躺下來, 準備回歸永恒。 Bresson巧妙地安排故事的開端和結局都在草原上發生, 為故事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結語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的明白驢子的智慧。 但有一點我卻是十分肯定的: 'I love Bresson's films.'

(二之二)


by Ed Law 
16/8/2014


以戲服人 Film Analysis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