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6 October 2013

情迷藍茉莉



那叫'慾望號'的街車, 在夜街風馳電掣了六十載 ,改了名字叫做‘藍茉莉’。

藍色, 是藍調的意思。 茉莉(Jasmine) 心中只有憂鬱 。她原本生活無憂, 但小女子又怎能抑制他的男人的慾望? 婚姻破裂, 儼如沒落皇孫。 她只有投靠她看不起的妹妹。 她和Blanche DuBois 一樣, 被年紀出賣了 - 她正進退維谷, 不願踏進人生的下一個階段。 不過她獨有的女性魅力, 吸引了一 位牙醫的青睞。 而妹妹也潛移默化, 對選擇心上人多了要求。 在活地亞倫的愛情世界, 戀愛就是如此神經質。

Jasmine這個角色, 可謂Blanche DuBois的現代版本。 她面色蒼白, 露出的疲態彷似見證著她在精神上所受的煎熬。 Blanche這角色迷人之處, 就是她可以瘋癲得如此有魅力。 在慧雲李 Vivien Leigh)的傾情演譯下,  Blanche的雙目無神, 看似一臉茫然。 她就如活在夢中, 從不明白為什麼她身處的世界不能接受她。 是她真的過份激情, 還是她的守舊年代把孤鶵鎖得太緊? 時代不同了: Jasmine所處的現代世界,  玩得重口味一些反而更添過癮。 真正的evil genius應是活地亞倫: 他早就破解了人性與情愛背後的密碼。 他縱橫影壇五十多年, 無論是創作喜劇和劇情片, 都是極具時代感。七八十年代在‘安妮荷爾’, ‘曼克頓’中神經質的都市一族; 或是九十年代如‘歡情太暫’般那些無道德味道重的作品。到了近年, 人站高處, 創作了如‘迷失決勝分’, ‘午夜巴黎’等發人深省的作品, 似是對自己的生命作出反思, 尋回自己遺下的記憶。 他的故事人物其實都很blue: 雖然他們看似戲謔, 但都是逃不過人生必然面對的問題。

街車換了名字, 還是繼續踏上慾望的旅程...

秋水E

26/10/2013




Saturday, 19 October 2013

秦俑



兵封成俑, 又可以封得住真愛嗎? 那就要看看由李碧華小姐名作改編而成的電影'秦俑'!

'秦俑' (1990) 由程小東執導鞏俐領銜主演。 這也是張藝謀導演罕有演出的一部戲。 我一向都很佩服李碧華小姐: ‘胭脂扣’, ‘潘金蓮之前世今生’, ‘秦俑’都是我很喜歡的作品。 拍攝方面, 張藝謀, 程小東和徐克等人都很敬重黑澤明, 所以電影版秦俑可謂‘李碧華的意念, 黑澤明的風格’。 令人欣喜的是, 李小姐的小品傑作, 加上了天皇的浩瀚風格, 就可變成一部一看難忘的佳作!





故事說到秦始皇時代的郎中令蒙天放(張藝謀飾演) 奉命監督前往東瀛尋找長生不老藥的隊伍。 他在營中邂逅了少女韓冬兒(鞏俐飾演)。 一夜纏綿以後, 兩人的關係被揭穿。 冬兒偷了剛好煉成的長生不老丹, 給了天放服下。 冬兒被始皇判以投火自焚, 天放為表盡忠, 則自願成為泥俑。 二千年後, 時為三十年代。 冬兒已經輪迴轉世成為朱莉莉, 而服了長生不老藥的天放, 依然在兵馬俑內默默守候秦始皇的屍骨。 在一次意外中, 莉莉和天放再度相遇。 天放從來都沒有忘記冬兒, 遂與她再續前緣。 歷史卻又再為他倆潑冷水 冬兒最終又再為天放而死。 終於到了八十年代, 仍然年青的天放見到了再度轉世的冬兒。 兩人第三度重逢, 冬兒對天放微笑。 而在他心中只有絲絲回憶...





李碧華作品賞析

我佩服李碧華小姐, 是因為她的作品帶給我很多有關人性的啟發。 她很多的作品都是和古代歷史有關, 又涉及轉世輪迴。 不過, 在她故事裏的角色, 都是被歷史遺忘的一群。 潘金蓮, 川島芳子, 紅牌阿姑, 以至韓冬兒和蒙天放, 都曾經被歷史所唾棄。 他們的故事或許沒有歷代君臣般偉大, 但在我看來, 這些小人物的遭遇才是最發人深省。 他們並不是被歷史遺棄的孤兒, 他們的故事也算是歷史的印記。

命運,  可以說是李碧華作品裏一個重要的主題。 人在很多時候, 就是敵不過命運。 例如在‘秦俑’裏, 天放原本自願為始皇試藥, 殊不知始皇竟叫另一位臣子代為試藥, 因為他有重任安排給天放。 臣子服藥後, 毒性發作, 他口吐白沫而死。 試想如果天放試了藥, 又會怎樣? 這就是命運。 天放與冬兒在不同時空的三次偶遇, 都是命運的安排。  即使當秦始皇決定處死天放時, 他也以擲毫定其生死, 是天意令天放得以保命。

不過說回命運, 或多或少都和一個人的性格缺陷有關。 例如在‘潘金蓮的前世今生’, 當潘金蓮投胎轉世時, 孟婆給予她一個機會去忘記前生的恩怨。 但潘金蓮卻只是偏執地大喝‘我要報仇’, 不願為自己留下任何退下來的餘地。 潘金蓮的悲劇, 源於她的性格缺陷。 無論她處於甚麼時代, 如果她不願改變, 悲劇只會不斷重演。 無論他愛的男人叫做西門慶, Simon, 或是甚麽'西人', 潘金蓮都不可能改變這種character trait存在的現實。 他們的結合, 只會鑄成大錯。 很多人說‘性格決定命運’, 或許就是這個意思。





拍攝風格


一個歌頌千秋真愛的故事, 當然要配以拍攝史詩式電影的風格。 在‘秦俑’裏, 大家可以看見此片是深 受黑澤明(Akira Kurosawa)風格所影響。 尤其在秦朝的戲份, 諸多的場面都是明顯地模仿'影武者'Kagemusha, 1980)的拍攝手法。 在田獵的一幕, 導演的composition手法把七位騎士攝進鏡頭內, 似是向'七俠四義'(Seven Samurai, 1954)致敬。 ‘秦俑’裏情景交融, 悅目的色彩調度亦都是源自天皇強烈的風格。 再加上用了Panavision闊銀幕拍攝手法(Anamorphic, Aspect Ratio 2.35:1), 李碧華小姐的佳作立刻昇華至如約翰福特(John Ford)的搜索者(The Searchers)David Lean的沙漠梟雄(Lawrence of Arabia)般的宏大氣勢!





焚心以火

秦俑動聽的主題曲‘焚心以火’, 亦教人難以忘懷。 好一句‘人不顧身, 讓痴心去撲火’- 黃霑先生填的詞正好表現了故事裏真愛至死不渝, 無可挽回的特質。 當‘焚心以火’一曲在冬兒投火自盡和結局奏起時, 心中只會有說不出的感動...


泥俑瞬歿, 唯愛不渝。

by Ed Law
19/10/2013



以戲服人 Film Analysis – 18

Wednesday, 16 October 2013

還是沒有電視看



小時候, 每一位小朋友都會對那個形象百變的公仔箱深深著迷。 不過, 母親總是有辦法棒打鴛鴦, 令他的孩子做功課, 彈鋼琴, 吹長笛。 年紀輕輕, 小孩子已經懂得抗爭: 一小時, 半小時, 十五分鐘也好, 儘管最後看到的,可能只是一節的少女動畫。

年紀稍大, 孩子發現了有‘電影’這個玩意兒。 不過基於電影分級制, 好戲依然不可以盡收眼簾。年輕人不能看如‘受難曲’般具教育意義的好片, 唯有期待這些佳作會在電視上重播。 電視台早有準備: 他們已經刪剪了最‘好看’的部份。問題是, 電視台的唯一考慮因素是收視, 如果播映節目不是為了引起話題, 那你播這些重口味A貨來幹啥?

長大了, 大家都擺脫了年齡的限制, 但還是沒有電視可看。 這不是說沒有看電視的自由, 而是說沒有選擇優質節目的自由。 電視台真的和節目質素有關嗎? 我翻查了香港電影史資料, 發現在八十年代後期到九十年代中期, 那些在票房上十分成功的電影(票房達到三千五百萬, 甚至四千萬港元),往往都是各路人馬傾巢而出。在電影的世界, 從來都不會分這些電視台的疆界, 所以便能夠集思廣益。 電影界佳作頻頻, 或許就是這個原因。 一個電視節目成功與否, 和它是甚麼電視台的出品是沒有關係的: 最重要的是節目本身的質素和創意。 如果永遠只從—個電視台的角度去想, 又能闖出甚麼新天地?

現在我們看到—個正在冒起的電視台。 他們準備充足,更把部份節目發放到網絡世界。 群眾普遍認為這個電視台勢將為香港電視界帶來一番新景象。 可惜, 決策者竟然加以否決, 更拒絕道出不予發牌的原因。 這彷似‘一番盆冷水倒頭淋’, 但看見這羣熱情的人的苦功都付諸流水, 這才是最痛心。 如果其他電視台要找尋編寫悲劇的靈感, 這便是最好的素材- 至少, 不用再翻炒舊橋了。

長大了, 還是沒有電視看。

秋水E人
16/10/2013

Saturday, 12 October 2013

奸人基


當一個人過份坦誠的時候, 可能便會換得遺臭萬年的下場。

他在世的時候, 歐洲正值文藝復興。 他從不相信那些興盛於中古時期的精神思想: 因為他思想前衞, 明白到破解宇宙奧祕的關鍵, 是物質(matter) 至少, 這不會像那些中古思想般, 聲稱太陽公公繞著地球先生轉動。 真正能說服奸人基的, 是客觀的歷史事實。

他擔任了和軍事有關的要職。 他專注地研讀史料, 細心觀察。 因為, 這是他的治學態度: 他的看法經得起事實的考驗, 那管這些規條會令無數的人看得咬牙切齒。

有些智者說, 哲理比政治重要。 若真如此 , 為何當你看到同僚用巧計扶搖直上時, 又會長嗟短嘆呢? 奸人基不但認同政治的重要性, 他更把政治視為一門實證科學(empirical science) 他深諳前車可鑑, 了解治亂興亡之迹, 在於君主能否保國。 歷史的女神馳騁千秋萬世, 對開國明君回眸一笑; 對亡國昏君只會嗤之以鼻。 奸人基知道, 真正的領袖是會主動為自己爭取時勢。 為了達到最終結果, 就要抛棄良知這位老處女。  很多人說他大逆不道, 但細心想想, 他宣揚的又似是中庸之道。  他比喻君主要像獅子和狐狸, 是恰當的: 獅子靜靜地守候獵物, 突然奮力一抓, 獵物便成囊中物。 動靜得宜, 這就是中庸之道。 歷史上的偉大領袖, 都是有兩種特質: 霸氣和計謀。

奸人基是五百年前的人, 他冷靜旁觀歷史的舞台, 看透了歷史長劇的每一橋段。他離去後, 時光的巨輪徐徐運轉, 直到了今天, 他的劇本不知已經上演了多少次。 歷代皇朝, 國際博奕 , 辦公室政治, 以至師奶劇的橋段, 都在為他的學說加以肯定。 他過人之處, 就是明白歷史會不斷地重演, 因為, 沒有什麼可以敵得過人性的真相。 可惜, 他人卻伺機報復。 他們為奸人基創作了一個詞彙, 從此他便變成'陰險狡猾'的象徵。 沒辦法: 假面具都已被撕破, 不報仇還可以做甚麼? 不過, 當這些人強調理性客觀的處世態度時, 他們忽略了: 說一個人是'奸狗', 才是最主觀的價值判斷。

歷史, 沖不殘酷的現實。


秋水E

12/1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