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處於世上,
彷如一顆輕沙。 烈風帶動往前,
但你又會敢於尋覓那不能磨滅的根源嗎?
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 重映了德國導演Wim Wenders的經典電影'巴黎, 德州' ('Paris, Texas', 1984), 正正就是探索這個問題。 '巴黎, 德州'明顯地受到约翰福特的經典西部片搜索者(The
Searchers)所影響 (這也是我極為喜歡的電影!), 所以兩部電影有不少相近的地方。而且Intertextuality亦是此片的一個重要特點, 所以今次的討論亦會集中在這方面!
在德薩斯州的荒漠中,
我們看到了一個孤獨的身影。 這位男仕的名字叫做Travis
(如果你看過'的士司機', 你想到當中的關聯嗎?)。 他十分口渴, 而且身體虛弱, 到了酒吧便不支倒地。 酒吧裏的人無法詢問Travis的資料, 只是看到他隨身帶着的一個電話號碼。 他們聯絡到Travis的弟弟Walt, 他便來到德州接Travis。 Walt企圖與自己失散多年的兄弟溝通, 但Travis全程不發一言, 直至提及Travis遺棄了的兒子, 他突然眼泛淚光。 Travis終於金口大開, 說出'巴黎'一詞。但Travis所指的巴黎並非法國巴黎, 而是德州裏一個名叫'巴黎'的小鎮。 Travis說德州的巴黎, 是他出生的地點, 他的根源。 Walt誤會了Travis的意思, 拒絕了他, 兩人便一起回到洛杉磯。 回到Walt的家裏, Travis再次遇到自己的兒子Hunter, 大家卻已形同陌路。 在接着的幾天, 兩人卻再次重拾父子關係, 更决定一起去尋找Travis的妻子Jane。 原來Jane已經成為了一位性工作 者, 而她服務顧客的方法, 是與顧客相隔於兩間房間中, 互相背向着對方, 然後以'打電話'的形式去調情。 Travis知道時機已到, 便把Hunter留在酒店房間, 隻身前往Jane的夜總會。 他隔着房間, 對着Jane盡訴心中情。 Jane漸漸開始意會到, 這就是他倆的 故事。 Travis道出了自己的過錯, 承認了自己的妒忌心和他抛妻棄子的行為。 Jane終於肯再次面向Travis, 請求他留下來。 後來, Jane到了酒店房間, 兩母子久别重逢。 Travis在窗外把一切看在眼裏, 轉身蕭然離去...
'巴黎,
德州'的趣味, 是在於此電影與其他年代的電影有很多關連。 Wenders的作品, 不只一次向'搜索者'致敬, 不過'巴黎, 德州'是最明顯受'搜索者'(The Searchers)和'的士司機'(Taxi Driver)影響的電影。 三部片子的男主角的處境和心理刻劃都頗為 相似:
他們都是在追尋一些東西, 不過在'搜索'的過程中暴露了他們不敢面對的陰暗面。 還有一個有趣的關連:
當Travis不願乘飛機到洛杉磯時, 令我想起了Tom Cruise和Dustin Hoffman的'手足情未了' (Rain Man, 1988)。 自閉的Raymond (Dustin Hoffman) 說他們乘坐的航空公司有機會發生空難, Charlie (Tom
Cruise)反駁他所有航空公司都發生過空難那一場戲。 不過Raymond補充道, 'Qantas never crashed.', 這點Travis是没有提及的!
說到追尋,
當然牽涉到動感的影像。 '巴黎, 德州'的情節, 大多都涉及旅程, 而在旅途的過程中, 我們更加了解到每個角色的心 路歷程。 公路是Wenders作品裏的一個常見元素。 公路儼如時光的長廊, 連繫過去與將來。 但, 公路一定可以把我們引領到願望的甘泉嗎? 舉例: 三島由紀夫得知自己贏不到諾貝爾文學奬時, 他駛着跑車在公路上瘋狂馳騁, 他又知道會被引領到怎樣的境地嗎? 有些人在時光的競道上勇往直前, 是否只是不敢停下來, 面對自己一直想逃避的過去?
學懂了停下來, 斷不能停止一件事, 那就是妥善的溝通。 之前我在'天堂的孩子們' (Children of
Paradise)一文說過, 該片的悲劇性, 是源自不同的錯配(displacement)。 而在'巴黎, 德州'裏, 諸多的displacement使得人物不能真切地了解大家心中的想法。 例如當Travis說他想去'巴黎'時, Walt誤會了他想去法國遊览! 這是何其諷刺: Walt以為Travis心理已經準備好move
on, 但Travis原來只是想探索自己的過去, 找回自己的'家'。兩人雖近, 但觀點卻是背道而馳。
Travis看似失了憶, 在電影的前半完全不發一言, 但與其說他忘記了過去, 是否Travis只是故意隱藏自己不肯面對的往事? 他了解自己的陰暗面主宰了, 他知道自己無法承擔作為丈夫和父親的責任, 所以希望'被失憶', 把責任拋諸腦後。 而Jane工作的地方, 亦點出了溝通的重要。
Jane服務客人的方法, 是十分間接的: 兩個房間隔着一扇玻璃窗, 似 在比喻人與人之間的隔膜。 而且她是背向顧客, 似在比喻她不敢正面地面對人的問題, 只想以置身事外的態度處事。 當Travis敢於 主動修補關係, 才有希望的曙光。
Travis開始說話, 就是代表他敢於面對自己的過去。 他與兒子的關係, 亦在旅程途中建立起來。 而故事高潮時, Travis再度與Jane真情對話, 使人聯想到弗洛依德式的free
association 。
Travis談吐出自己無意識裏的想法, 當中包括了他一直竭力埋藏的往事。他明白到自己的弱點, 使這個家庭破碎, 亦知道自己的行為連累了愛妻和兒子。 而當Jane肯再次面向Travis時, 家庭的裂痕才能修補。
最後Jane和Hunter終於重聚, 但Travis卻隻身離去。 結局明顯受到'搜索者'所啟發, 算是對這部經典的一個最後致敬。 在我看來,
不必視此為一個悲劇結局。 Travis選擇離去,
或許只是意味他覺得自己不配為一個稱職的父親和丈夫,
但他不忍看見兩母子骨肉分離,
所以成事後他的離去, 算是一種贖罪的 行為。 何不嘗試把結尾視為一個open ending? Jane和Hunter已經接受了Travis, 假如他倆懂得珍重’家’這個概念的話, 他們三人必定會重遇!
不懂真情剖白,
破鏡怎會重圓?
by Ed Law
12/4/2015
以戲服人 Film Analysis -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