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4 August 2013

唇語


                                     

語文的要義,是講求理解; 但不知怎的, 正統語文統領的朝代, 竟然演化成由‘唇語’主宰的時代。

公司又有飯局了。 一圍人坐下吃飯, 十句對白, 就有十個密碼要破解。 解不了是沒有關係的 - 只要你的無知不會令你在明天打破飯碗便行了。 你解到題, 那就叫做老練, 識時務。 讀書時沒有學過這些嗎? 有的, 但老師教授的那些修辭手法, 並不是完全管用的。 老師忘了教授學生‘包裝’和‘修辭偽術’。就像寫戲劇對白一樣, 陰柔圓滑的表面 , 隱藏著無盡的含意。 另外, 又要假裝唇語在嘴角輕輕溜過, 有如既濟未濟般, 才算是神級境界。 如是者, 每天處世就如玩猜謎語般, 時時刻刻只會猜度旁人說話背後的玄機。 以為自己破解到上司那句唇語, 就如發現新大陸般, 洋洋得意。 就連說多幾句話,都要顯得精雕細琢, 度橋度足數夜。 如斯淪為小學演講比賽般 , 難道還要練一腔‘丫叉聲’去把台詞唸出來麽?

唇語大行其道, 見證了現今社會人們掌控語文的成熟。 但唇語的國度,只是代表一個失真的世界。 或許, 每個人都面對著時刻競爭的壓力 , 半句說話都會計分在score sheet上。 所以說話不再問心, 只求潤飾出—句句蘊含美感的戲言。 上司給你加了幾分, 唇語卻出賣了自己的本性。 有時, 一句難聽的真心話, 比起一大段想掉數度春宵的對白更有價值。 假如你總是批評那包了五六層花紙的糖果貨不對辦, 你又會怎麼看包裝精美的唇語呢?

滿口的蜜糖, 除了令人感覺囗蜜腹劍外, 更會荼毒心靈。 你 , 學乖了沒有?

秋水E人
24/08/2013



Saturday 17 August 2013

影武者




天皇, 也會有流淚的一刻...

在五六十年代, 黑澤明的風頭可謂一時無兩。可惜到了動蕩的七十年代, 曰本新浪潮電影崛起。新一代導演竟對黑澤明加以批判! 他們認為黑澤明的作品過於簡單和樂觀, 根本無法反映人性現實。 在當時,黑澤明亦覺自己的事業在走下坡。 絕望之際, 他一度企圖自殺! 幸好他最後亦能重新振作起來。 但他後期的作品, 都充滿悲觀主義色彩。 像‘羅生門’那種充滿希望的結局, 已不復再。 這次就談黑澤明著名的後期作品 ‘影武者’ Kagemusha, 1980)

影武者’的出現, 可謂電影界的一大奇蹟。首先,出現資金短缺的問題。最後在黑澤明兩位忠案實粉絲- 哥普拉(Francis Ford Coppola)和佐治魯卡斯(George Lucas)的幫助下, 才能說服二十世紀霍士公司(20th Century Fox)提供更多的資金。不但取景遇上了困難, 黑澤明和原本的主角勝新太郎發生了衝突, 導致勝新太郎退出。 到了最後階段, 才由仲代達矢接替其位。影武者’最後成為一齣如此耀目的影片, 可見黑澤明拍攝時有多大的决心!




故事是由歷史改编, 講述一個正趨向滅亡的幕府,企圖用一個謊言换取一個苟存的機會。 在德川家康一统天下前, 日本處於一個‘三國鼎立’的局面: 三個幕府 武田, 織田和德川相互爭鋒。 故事的焦點集中在‘輸家’武田幕府上。 幕府之首武田信玄(仲代達矢飾)因為害怕被人暗算, 所以請了些替身來假扮他, 以收掩人土耳目之效。 奇怪的是, 有一位强盗(下稻替身, 由仲代達矢分飾)竟與信玄的樣子長得一模一樣! 信玄接見了强盗, 兩人驚覺雖然他們地位各異, 但都是一樣做了很多壞事, 强盗對信玄又有了多一份認同。 後來信玄果然中伏, 命懸一線, 替身可真要臨危受命了! 在心理掙扎下, 替身企圖‘做好呢場戲’, 騙過了信玄的家人, 部下, 甚至敵軍。 可惜, 他就是騙不過信玄的愛駒, 因為牠對替身就是無Feel. 祕密終被識破, 織田德川大軍在長篠一戰(Battle of Nagashino)加以進攻, 武田幕府即見土崩瓦解。 已完全入戲的替身, 不忍看見如此慘況,便拿起長矛, 奔向死亡的懷抱...





'影武者'著名的原因, 是片中有一些電影史上最為凌厲的影像, 色彩調度接近令人目眩。







不過, 美麗的背後, 只見無盡的冷漠和諷刺。 黑澤明運用了如此像表現主義的景象, 似在挑戰觀眾:你敢相信這就是現實的1575年嗎?現實和夢幻, 也許只是一線之差。 在黑澤明的後期作品裏, 他偏向喜歡用中鏡和長鏡來拍攝影像, 所以‘影武者’裏有大量的中長鏡鏡頭。 客觀的效果, 就是攝出了浩大的聲勢, 成千上萬的騎兵除除移動。 但是人海茫茫, 每一個人的面目都變得模糊。 因為, 黑澤明正是不想我們接近這些渺小的蟻民, 他只讓我們從遠處冷眼旁觀, 氣氛自然變得冷漠。 這與他早前的作品是截然不同的。 例如在‘七俠四義’裏, 七位武士都各自代表武士的一種特質, 所以每位武士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物。 在‘影武者’裏, 一刹那千軍萬馬, 接下來便是屍横遍野。 另外, 黑澤明在‘影武者’裏故意忽略了一些重要的情節: 例如萬眾期待的長篠大戰, 就只有戰前和戰後的場面。 著名曰本導演小津安二郎 (Yasujirō Ozu) 也很喜歡使用這種稱為elliptic narrative的手法。黑澤明不願告訴我們事件的真相, 要我們在虚幻中找尋自己的答案。




不過真正迷失了的人, 應該就是那身不由己的替身。 在整個過程中, 替身的唯一目標是要踏入一個與自己截然不同的角色裏。 這個情況, 與二十世纪法國哲學家傅柯 Michel Foucault) 的學說有一種有趣的互動。傅柯受到尼采(Nietzsche)哲學的啓發, 認為人是沒有一個完整的個性(coherent self)的。 這其實與替身的遭遇不謀而合: 替身的責任, 就是要否定自己的身份, 把自己代入武田信玄這個角色裏面。 這與替身作為一個人, 要去尋找自己生存的意義, 更見背道而馳。 時光的飛逝, 只會導向個人最終的湮没。另外, 傅柯學說中的一個重要概念, 是知識型 (épistémè)。傅柯認為, 在不同的時代, 都會有一系列的知識被認為是正常(normal), 而其他的知識就會被邊緣化。 他把維繫整個知識型的維度(order)比喻作一個'已離去的神' (deus absconditus): 維度若隱若現地存在着, 繼續主宰整個時代。在'影武者'中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 就是替身跪拜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轉身離開。 但是替身看不見他的離去, 繼續長跪着。 武田就像神一樣, 维繫了整個幕府僅有的存在價值。 即使他死去後, 不知內情的部下和敵人還以為這位‘已離去的神’仍然健在, 所以遲遲不敢進攻。 替身拼盡氣力入戲, 彷彿就像是受到武田精神的感召一樣。到了片末, 替身彷彿變成了武田信玄, 向着敵軍拼命衝去。 可惜, 這已是他死亡之時。

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 - 終須歿。






by Ed Law

18/08/2013

以戲服人 Film Analysis - 9

References:
1. The Warrior’s Camera The Cinema of Akira Kurosawa Stephen Prince. P.271-282.
2. Ideology David Hawkes. Chapter 6 P.152-160.


用心棒



要談黑澤明最有型的作品, 那就非'用心棒'莫屬! 用心棒 (Yojimbo, 1961)不但是三船敏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外, 這部電影可謂銜接東西方電影風柊格的重要橋樑。最著名的當然是意大利導演沙治奥里昂尼 (Sergio Leone) 直接把此片改編成西部片'荒野大鏢客' (A Fistful of Dollars) 因為他並沒有徵詢日本方面的同意, 所以當時一度引起一場訴訟, 最後意大利方面賠錢了事。 縱使侵犯版權是不要得的, 但此事可見里昂尼是多麼喜歡'用心棒'一片。我在此獨談里昂尼的原因, 是因為此君的作品對現代動作片的風格有極大的影響。他的作品啓發了昆頓塔倫天奴 (Quentin Tarantino), 胡金銓, 吴宇森, 杜琪峯, 以至武俠小說家古龍先生。 另外, '用心棒'裏所表現的道德觀亦給後來電影中的角色設計很重要的啟示。


故事講述由三船敏郎飾演的浪人三十郎飄泊到一個小鎮裏。 可惜, 小鎮被兩股惡勢力所操控, 雙方互有衝突, 使得無辜的居民永無寧日。 還有, 其中一方裏的那個卯之助 (仲代達矢飾) 更是'持槍怪客',可不是武士刀所能應付! 三十郎用巧計說服一方, 答允成為他們的保鏢 (這就是用心棒的意思), 然後離間雙方一戰, 以消滅一方。 此舉被卯之助等人識破, 他便捉拿了三十郎, 對他痛打和羞辱一番。 三十郎遂到了一廟宇避靜。 後來, 他想到了一個極具創意的方法去對付火槍。 經過一場型格的正邪大戰後, 三十郎終把所有壞蛋一舉殲滅。 小鎮回復了平靜, 三十郎便蕭然而去...










或許你會問: 那有什麼特别? 很多電影的情節都不是這樣的嗎? 這個疑問, 我在下一部份再作詳談。另一個問題, 是關於'荒野大鏢客'一片。 大家或者未有聽過沙治奥里昂尼 (Sergio Leone)這個名字,但應該有聽過'獨行俠' (The Man With No Name)這個經典西部片角色 (見圖)。獨行俠是奇連伊士活 (Clint Eastwood) 的成名角色, 可謂西部片的用心棒! '荒野大鏢客'就是'獨行俠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里昂尼從不否認自己的風格受到黑澤明的啟發。其實, 黑澤明本人也深受美國西部片和黑色電影 (Film Noir)所影響: '用心棒'本身是改编自黑色電影The Glass Key (1942)和小說Red Harvest 。因此, 片中很多場面都極像西部電影, 儼如一齣日本西部片。 而黑澤明在動作場面中的氣氛營造和節奏控制, 里昂尼把這些特質發揮得淋漓盡致。有兩個經典例子: 第一, '黃昏三鏢客'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的最後决鬥, 三人從就位到拔槍一刻足足拖延了接近五分鐘, 中間只有不斷的跳接來顯現三人緊張的神情, 伴以Ennio Morricone那具壓迫感的配樂。 第二, '狂沙十萬里'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裏亨利芳達(Henry Fonda)所飾的反派與Charles BronsonHarmonica一角的最後對决, 除了一系列的跳接外, 導演竟兩度攝影着Harmonica那接近木無表情的臉孔, 第一次更長達十五秒之久! 從以上兩例, 可見沙治奧里昂尼對鏡頭調度的非凡自信, 和他營造那氣氛的極强壓迫感。極長時間的靜態張力, 配以突如其來的動態暴力, 里昂尼獨創的節奏感吸引無數導演爭相模仿。不過, 相信里昂尼也會認同, 此一切的起, 都可追溯到那四個字身上: 姿三四郎 Sanshiro Sugata, 1943)!


沙治奧里昂尼 (Sergio Leone)



獨行俠 (The Man With No Name)

黃昏三鏢客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至於第一個問題, 就是用心棒一片代表什麼的道德觀呢? 大家要記住, 在經典的電影裏, 英雄往往有重要的道德責任。 所以他們除了要儆惡懲奸外, 也要說一大堆大仁大義的soundbite. 用心棒中所表達的, 是一個無道德(amoral)的世界: 你站在那一方, 都是惡棍; 那些所謂的好人又不伸出援手。三十郎其實是一個反英雄(anti-hero) : 作為浪人的他沒有任何傳統道德的枷鎖。他也不否認貪圖名利, 而且又不修邊幅, 諸多小動作。 但觀眾們偏偏喜歡他, 何解? 就是因為三十郎有自己的正義感 (sense of justice),  懂得獨立的明辨是非。他就是會主動地幫助别人, 不是基於道德, 而是因為'I wanna do it.' 就是這一種''的表現, 令到小鎮的村民找到救星。 不錯, 義字當頭很多時候會與道德規條互相衝突, 但在此的結果卻是完全正面。 里昂尼的獨行俠系列亦繼承了這種道德觀: 獨行俠在黃昏三鏢客中看到傷重的士兵, 說了一句悲天憫人的話: 'I've never seen so many men wasted so badly.' 原來, 反英雄都可以是多麼的可愛。

結語

一個故事的主角, 如果只是像一個乖巧的童子軍, 那又有何戲劇性可言? 用心棒的魅力, 就是給予我們一個有個人主見, 會堅守自己信念的英雄。 至少在亂世裏, 他還可以保持那難得一見的幽默感!

by Ed Law
17/08/2013


以戲服人 Film Analysis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