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8 September 2013

秋水伊人 (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




看了我寫的文章, 你可能會問為何我的Blog叫做'秋水E人'呢? 今次的'以戲服人', 我就介紹這個名字的來源: 那就是經典法國電影'秋水伊人' (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 英譯The Umbrellas of Cherbourg)!



'秋水伊人' 是法國導演Jacques Demy在1964年的作品, 由著名女星嘉芙蓮丹露 (Catherine Deneuve)領銜主演。 美豔的嘉芙蓮丹露是世界聞名的法國女演員, 而‘秋水伊人’亦算是她的代表作。其他著名作品, 包括 Luis Buñuel 的Belle de Jour (1967)和由梅維爾 (Jean-Pierre Melville)執導, 亞倫狄龍(Alain Delon)主演的警匪片Un Flic(1972). 而導演Jacques Demy則是當時法國新浪潮運動的一員。



在談‘秋水伊人’前, 我想先對法國新浪潮這段重要電影史作一簡介。 法國新浪潮運動 (The French New Wave) 是指在五六十年代, 一羣年經的導演掀起的一場電影革命。 他們受意大利新寫實主義(Italian Neorealism)影響, 亦與美國的新荷里活運動(The New Hollywood)遙相呼應。他們組識了電影評論小組, 對他們厭惡的傳統電影觀口誅筆伐。 新浪潮導演們認為, 傳統法國電影偏向認同資產階級 (Bourgeois), 所以稱這種觀念為'父視電影' (cinema de papa)。 新浪潮電影觀要求創新和寫實: 低成本,實地拍攝, 業餘演員, 跳接, 長鏡, 即場發揮 ...這些都符合他們作為作者(auteur, 英譯author) 的理想拍攝手法。 他們亦對一些勇於創新的荷里活導演加以稱頌, 諸如希治閣(Alfred Hitchcock), Orson Welles, John Ford, Sam Fuller等。 新浪潮的重要人物, 包括巴贊(Bazin), 杜魯福 (Truffaut), 高達(Godard), Charbol等。 Demy是屬於新浪潮的Left Bank, 但這並不代表與Bazin等人對立: Demy只是不屬於評論雜誌Cahiers du cinéma的一員。 在拍攝‘秋水伊人’時, Demy也秉承了新浪潮的精神。




‘秋水伊人’講述十六歲的Geneviève與其母親在Cherbourg賣雨傘維生。 Geneviève與汽車維修員Guy相戀, 可惜Guy被徵召參與阿爾及利亞戰爭, 兩人被逼離別。 兩人許下諾言, 說永遠愛對方。 幾個月後, Geneviève發現自己懷孕, 但Guy卻杳無音訊。 她的母親勸說她, 叫她放棄Guy. 原來母親心中已有人選: 那就是富有的珠寶商Cussard. Geneviève毫不情願地下嫁給Cussard. 好了, Guy終於回來, 才驚覺雨傘店賣掉了, 女友初嫁了, 人也走了. Guy感到不是味兒, 幸好他也發現家中的看護Madeleine才是真正關懷他的女人。 他倆結婚後, Guy自己也重新振作, 開了一油站。 故事經典的結局, 便是在Guy的油站愛發生. Geneviève和Cussard帶著女兒, 到Cherbourg作短途旅行, 駛進了Guy的油站。 兩人的再遇, 只有淡然。 一番寒喧後, Geneviève問Guy想不想看她的女兒, Guy拒絕了。兩人話別後, 便各走各路了...





'秋水伊人'算是一部小品式的輕鬆作品。 片中沒有很多沉重的大道理, 或許有些觀眾會投訴沒有happy ending吧!  片中最特別之處, 當然就是所有的對白都是'唱'出來的 - 這是出自著名電影作曲家Michel Legrand的手筆。 所以, '秋水伊人'可謂一部不折不扣的歌舞片。 嘉芙蓮丹露精彩的演出,以至美術指導的設計, 令這部電影表現出一種很柔和的感覺。 結局油站的一場戲, 與後來'秋天的童話'一幕可謂相映成趣! 周潤發的一句'Table for two?'可說是樂觀的, 暗示'不如我們重新來過'。在 ‘秋水伊人’裏,  兩人已有了自己終生的一把雨傘, 已不能回頭了。 慶幸的是,雙方都能放開前事, 只在乎曾經擁有。 Geneviève和Guy望穿秋水, 卸下從前的負慮, 繼續踏上生命的旅程...




如果不是語淺意雋, 我又怎會對'秋水伊人'如此著迷?

by Ed Law
8/9/2013

以戲服人 Film Analysis - 11